近日,遼寧省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遼寧省全面推進預防接種規范化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近
繼輸液后,村衛生室又一項服務被禁止!
近日,遼寧省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遼寧省全面推進預防接種規范化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遼寧省全面推進預防接種規范化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按照“四個最嚴”要求,全面提升預防接種工作水平,實現接種單位標準化、接種工作規范化、全程監管信息化、基層管理網格化。
《方案》中涉及接種單位關停設立、準入以及疫苗儲存、配送、管理等問題,與基層醫療機構息息相關。
12月底前,取消村級接種點
《方案》表示,12月31日前將取消村級接種點,確保2019年底穩妥實現鄉鎮集中接種全覆蓋。
這是繼全國村衛生室逐步禁止輸液后的又一舉措,據筆者不完全統計,江西省、甘肅省、湖南省、山東省等地均對村衛生室開展接種疫苗服務做出相應限制。
筆者從一名村醫口中得知,取消村級接種點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
1.疫苗冷鏈運輸間斷
村衛生室醫療條件有限,部分村衛生室只是習慣性把疫苗存放在冰箱門上,找不到任何疫苗運輸記錄和冷藏記錄,疫苗安全得不到保障。這也是此次方案中明確提到的,要減少疫苗冷鏈運輸層級。
2.接種安全隱患大
如今年4月,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在一次排查中發現,部分村衛生室存在存放過期疫苗、接種疫苗隨意性較大、醫療廢物處置不當等行為,或許這是全國大部分村衛生室普遍存在的問題。
3.接種信息不能及時反饋上級
如未能及時、定期到上級預防接種單位領取疫苗,未按接種規范要求開展預防接種工作,易導致轄區內適齡兒童未能及時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除此之外,農村留守兒童逐年減少,在農村接種疫苗供需得不到平衡。
也就是說,村醫想增加收入除具備輸液和接種疫苗的技能外,還要做好相應準備,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診療技能,如一些年輕村醫都在嘗試轉型,開展浮針、微針等治療疼痛、疑難雜癥的技術。此外,《方案》中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也做出相關要求。
嚴格準入條件,考核合格后上崗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符合預防接種單位設置標準,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并具備預防保健(預防接種)診療科目。
承擔預防接種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護士等資格,并經過縣(區)級及以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預防接種人員上崗后每年通過考核合格后方可繼續從事預防接種工作。
相關部門將全面梳理轄區內預防接種單位資質。對不符合條件的,應要求其進行整改;整改仍不能符合要求的,要依法注銷其預防接種資質。
個人和機構不得做出接種異常調查診斷結論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嚴格按照《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規定,承擔轄區內引起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工作。
個人和機構不得做出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結論。
加強近效期疫苗和報廢疫苗管理
《方案》表示,堅決杜絕過期疫苗分發或接種。應按照有效期或進貨先后順序供應、分發和使用疫苗,定期對疫苗儲存場所設備、設施和疫苗進行檢查并記錄。
對超過有效期或儲存溫度不符合要求的疫苗,應當隔離存放、履行報廢程序或溫度異常疫苗評估程序。
加強基層疫苗管理是目前全國都在做的事情之一,今年6月《疫苗管理法》落地,其中一大亮點是加大對疫苗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因此基層醫療機構在日常疫苗管理上一定要謹慎。
文章轉載自人民網